|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松嫩风情杂考——塞北牧猎

松嫩风情杂考——塞北牧猎

关键词:松原;狩猎;狐狸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松原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unxiaowe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02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牧马人的盛典——招福会

    阳春三月,绿草如茵。
    旧时,蒙古王公、台吉(贵族)、有财势的巴彦(财主)多要在此时,选一良辰吉日举办一年一度的“招福会”。
    清晨,马倌、牛倌们,把畜群一群一群地赶了回来。
    屯边草原上,旗杆高立,经幡飘飘。喇嘛乐队吹奏起长长的“大别拉”喇叭,敲起蒙古大鼓、大钹。乐队走在前面,后面的喇嘛唱起《招福歌):
    霍列,霍列,
    宝音贺希格霍列;
    霍列,霍列,
    宝音贺希格霍列。
    来呀来呀来呀嗨,
    福啊禄啊来呀嗨;
    招啊招啊招来福,吉啊祥啊来呀嗨。
    王爷走来烧香致祭,并给大马倌(首席马倌)披红,甚至亲自为大马倌牵马。
    这种“恩宠”会使马倌们感恩戴德,终生终世为王爷效劳。
    接着,打马印子。
    马匹,自古以来是氏族、部落、家族的重要财产。一场风暴,马跑散了,一场战乱,马被劫持了,靠什么去识别自己的马,惟一可靠的办法是打马印记。打马印子是从古代给奴隶针刺印记发展而来。马印子多用铜或铁铸制。印的文字(或图形)多为本家的名号或含有一定意义的图案、吉祥文字。
    打马印子开始前,先燃起杏树疙瘩火。马印子前部是铜或铁铸制的印,后部镶以长长的木柄。马印子烧红后,骑手饮过祝福酒,策马挥杆,奔向马群,围着马群团团转,挥舞套马杆,套中选定无印记的烈马,马欲挣脱,骑手随其奔跑,逐渐把套索绞紧,甚至从自己的马身上一跃跳到生个子马背上,生个子马驯服了,再跑回打印。骑手一匹匹套,执印者一匹匹烙。草原上千骑百杆,奔驰呼啸,甚是热闹。也有的青年怯生生地骑在被套住的马身上,两旁的人揪着马耳朵,执印者把火红的马印子往马左臀一烙,马一惊,尥起蹶子向前奔跑,骑术不强的摔了跤,再起来,另寻马匹重来,以此锻炼骑术,也是在人前争面子。因为不是好骑手是不会被伙伴、姑娘尊重的。
    招福会,既是祈求幸福的会,也是骑手争雄的会。

打大围

    蒙古人自古就特别喜欢狩猎。史载,1224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见到11岁的孙子忽必烈射获一兔,9岁的孙子旭烈兀射一鹿(后来这两个人都做了皇帝),他非常高兴。按蒙古人的狩猎习俗,亲自用猎获动物的肉和脂,给初猎的两个孙子擦拭中指。还有一次,天下着特别大的雪,傍晚宿营时,成吉思汗发现他的养子、15岁的忽突忽不在,听说追赶野山羊去了。他很担心,怕孩子在大雪中迷路,会冻死。深夜,忽突忽跑回来禀告,39只野山羊,除3只跑掉,其余全被打死。成吉思汗对孩子的勇敢大为惊异。由于这个原因,成吉思汗更喜爱忽突忽。
    近代,草地、山地蒙古人仍热衷狩猎。既为食用,为玩乐,也为培养人的勇敢、剽悍、机智。
    打大围,是有组织的大型围猎活动。
    打大围开始前几天,大体约定了围猎的路线、范围,确定各自包抄的地段。推举了“阿宾达”,阿宾达是这次打大围的总指挥。他是这一带既善于打猎,又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人。
    打大围的方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哈拉嘎阿卜”,即门猎。主要是在山区,猎人把猎物从山口往一个山沟里围。
    另一种是“呼热恩阿卜”,即围猎。这是在平原地区。因没有山沟,就在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方圆内,从四面八方往中间围。
    围猎开始,猎人们骑着最好的猎马,背着枪(或弓箭),腰间挂着猎刀、别着布鲁(俗称“涛拉捧”,抛打野兽用的拐形小木棒),农业区还赶着大车,从不同的地点进入围场。
    围猎中,还有个不可少的是成群的猎狗。有的猎狗从小就进行严格训练。平日常把狗饿到一定程度,然后再把肉放在椹板(树墩子菜板)上剁得细碎入木,然后让饿狗从木中攫食,驯犬的撕咬能力。猎狗有的脖上还戴着镶嵌着铁钉、红缨的皮脖掐,以保护猎狗咽喉。
    在围猎中,蒙古族猎人有很巧妙地驱赶野兽的办法,这种办法叫“赶仗”。就是当遇到了停立、静卧或缓缓前进的野兽,猎手开枪又嫌距离远,够不上,再往前走又会把野兽惊走,于是射手就埋伏在草丛中。赶仗人骑马或赶车绕大圈走,当迂回到野兽所向的方面时,野兽见到了,就要调头改一下方向。赶仗人就再迂回到野兽对面。经过几次迂回改动野兽站立方向,野兽就转到了潜伏的射手方向。这样,赶仗人突然对野兽发起佯攻,野兽就径直奔潜伏射手跑去。射手选择最好距离,开枪就可击中野兽。
    按预定的范围,经过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的围猎,逐渐缩小包围圈,猎物逐渐“厚”了,人们尽兴围歼后,才满载猎获晶欢乐地归去。
    围猎时,有一些共同遵守的习俗:凡是用枪、用箭、用布鲁打的猎物,谁打的归谁;狗咬的,谁都可以抢,只要抢到手,往空中一举,谁也不许再抢了;人们在野物出没的路上卞“窝什”(网套一类猎具),所捕获的猎物,任何人不准抢,就是下“窝什”的人不在,也不准拿。
    围猎是许多苏木(乡)、嘎查(屯)的联合活动,好猎手会名扬四方,好猎手也常获得漂亮姑娘的爱情,并由此成为终生伴侣。

狐狸•猞狸

    狐狸是一种极狡猾的小动物。有一个民间童话讲,河边一只狐狸看冰上一车车冻鱼被拉进城里鱼市,它馋得在河边草丛里不断打转转。突然想出一个办法,趁道上没人来往,它四仰八叉地倒在路上。一辆鱼车赶过来,老板看见地上有只狐狸一动不动地仰面朝天地倒在路旁。凌空抽个响鞭,狐狸未动;他下车上前踢一下,也未动。看是条死狐狸,老板乐了,伸手提起后腿扔到车里,乐颠颠地向城里赶去。走了一程,回头一看,狐狸不知什么时候没了,而且他向网房子里要的一条白鱼也没了。只好骂一声自认倒霉。
    通常,一只母狐一次可生四五只小狐。小狐出世后,由母狐抚养,带出去训练捕食方法。小狐长到半岁时,就会被母狐赶出家门,让他们出去寻找自己的地盘。
    “九月狐狸十月狼”,指狐狸经夏季脱毛后,九月是皮毛最好的季节。捕狐在这个季节最好。十一月后母狐多已怀孕,且毛太厚不值钱了。
    蒙古族捕狐狸以往喜欢围猎。最得意的办法是带着狗群,先用人在狐狸经常出没之处轰赶,轰起来放狗去追。再一种方法是在狐狸出没处附近设下埋伏,然后大喊大哄去轰。轰起来再用赶仗的方法把狐狸赶进伏击圈。单人捕获除用狗用枪外,多用踩夹一类工具。
    狐狸特机警。他人洞时怕留下脚印,总是用尾巴把洞儿“扫一扫”。
    说到这里,还应特别说明一下,人们通常把狐叫做狐狸,其实狐和狸是两种不同的动物。
    狐和狸都是犬科动物。狸的种类很多。在松嫩江地区有一种与狐的外形较为相似的,而且都是夜间活动的小动物。人们更易混淆。
    这种小动物,身体胖乎乎的,尾巴和耳朵都比狐短。尾毛蓬松、吻尖。两颊长着长毛。眼睛周围有一片黑褐色斑纹。《辞海》称其“外形如狐”,名貉,“亦称狗獾”,“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民间认为貉也是狸的一种,并说它的皮毛在皮货中叫貉皮,是北方做皮衣、皮帽的珍贵皮毛(拔去硬毛称貉绒,不拔硬毛称貉壳)。
    松嫩地区山林中可见到狸的另一种,叫“猞狸”,(也记作“猞猁”,亦称“林猗”。哺乳纲,猫科。体长85-145厘米,尾长20-31厘米。毛带红色或灰色,常见黑斑。四肢粗长,耳直立,尖端有黑色毛丛。尾端黑色。栖息多岩石的森林中。凶猛。善爬树,善跳越。它在树上栖息,鹿或其他动物从树下过,它可突然跳落到其背上,四只爪子抓人肉中,任凭猎获物狂奔跳跃,它丝毫不动,直到其精疲力竭,它才咬死对手。
    白茫茫的严冬,一般动物捕食很困难,它仍有许多采食之法。其一是爬到树端钻进松鸭窝中,但它踩落的雪和它不时探头外顾,却暴露了自己。正是这时,猎手枪口瞄准了它,它一探头,结果一枪击落。猞猁的肉可食,皮毛可做衣服,很珍贵。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