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前郭尔罗斯传承的成吉思汗祭

前郭尔罗斯传承的成吉思汗祭

关键词:前郭;松原;成吉思汗;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松原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unxiaowe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91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千百年来,无论生存地域变迁、生活环境变化、生产方式变革,还是政治统治更改、经济格局更动、社会思想更迭,郭尔罗斯作为蒙古族古老部落之一,其主体民众世代都在秉承原始信仰、沿袭传统习俗。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祭神树、祭成吉思汗。
    在前郭尔罗斯,笔者于近年开始挖掘、整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探究了这一区域传承的成吉思汗祭祀活动。对照郭尔罗斯的历史与现实、民俗与官制、传说与史记,结合成吉思汗祭祀活动的基本内容、根本内涵、主导精神及祭者思想、民众观点等等,能够总结出前郭尔罗斯成吉思汗祭,是起源于蒙古族崇天敬祖的原始信仰中,产生于郭尔罗斯部落征战、迁徙和猎牧渔耕的历史生活中,由家人祭先辈、族人祭先祖、部落祭圣祖及其全民的祭天、拜火,形成广义的成吉思汗祭。其中,既沿袭了成吉思汗时代的祭祀信仰,也传承了祭祀成吉思汗的古老民俗。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浅谈狭义上的成吉思汗祭,也就是围绕前郭尔罗斯祭祀成吉思汗的民俗活动历史进程和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一、历史上的郭尔罗斯部落及成吉思汗祭

 

    众所周知,在《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等众多蒙古史古籍中,或多或少有音译记作“豁罗剌思”、“火鲁剌思”的蒙古族古老部落,如今虽有学术界对古部落尚有争议,但有这种称谓的古老部落,可以确定一脉相传成为“郭尔罗斯”部落,沿袭至今就是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本文仅言此县,简称前郭县)和黑龙江省肇源县(1956年前的建制是郭尔罗斯后旗)。
    在蒙古族的祖先传说中,远古时代曾有著名的部落首领是孛儿贴赤那(意为苍狼)和妻子豁埃马阑勒(意为白鹿)。所以,苍狼白鹿一直被引申为蒙古族的图腾观念。13世纪成书的史书《史集》,记载了蒙古族化铁出山的传说。传说中最先走出深山的是翁吉剌惕、豁罗剌斯等部落。历史上,蒙古人曾分为尼伦蒙古和迭儿列勤蒙古。迭儿列勤蒙古又分16支,“豁罗剌思”与“弘吉剌特”和“亦乞剌思”两部同源,都属于迭儿列勤一支。史书也有记载,影响蒙古分解为两大部落的重要历史人物是阿阑豁阿。阿阑豁阿是蒙古族第十二世祖朵奔篾儿干的妻子,生于公元10世纪的豁罗喇思部,被誉为蒙古“三贤圣母”之首,其幼子孛端察儿的后裔是“孛儿只斤”系,即蒙古“黄金家族”,阿阑豁阿的第十二代孙就是成吉思汗。
    我们根据古老的蒙古族祭祀礼俗和悠久的部落历史,可知郭尔罗斯是蒙古历史上较早开始祭苍狼白鹿、祭“三贤圣母”的古老部落之一,这项古老的祭祖活动自然也就成为郭尔罗斯人祭祀成吉思汗的渊源所在。
    蒙古族的祭祖习俗在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已成为普遍现象。蒙古人古代祭祀祖先的仪式特别庄重、繁复。《元史》记载:“其祖宗祭享之礼,割牲奠语,以蒙古巫致祝词,盖俗也”。《元史》中记载说蒙古族在祭祀祖宗时,“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杂烧之”。古代,蒙古族祭祖活动通常以部落或氏族为单位举行,传统的祭祖是“衣冠尚质,祭品尚纯”,其意在“幽深古远,极本反始”。祭祀时,最长者为主持人,称“别乞”。根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族祭祖时要“衣以白衣,乘以白马,坐于上座而行祭祀”。沿袭至今,蒙古族大家族祭祀祖先时仍以家族中最尊长者坐于上座主持,但已不着白衣。
    随着民族融合、社会发展,郭尔罗斯蒙古族的祭祖活动逐步演变为家族、家庭为单位,在查干萨日(春节)一并举行的祭天、祭祖活动。而蒙古博(萨满)或民间纯粹的的祭天仪式,仍然在农历九月初九或二十九日举行。二者的内容和形式各有异同。
    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祭祖渗入了宗教内容,并深受影响。一些主持由喇嘛取代了蒙古博(萨满),将佛教浸入了纯朴的蒙古族自然崇拜,在崇敬祖先的意义中渗入了求冥福、讲因果等内容,增加了颂经、招魂、散斋等许多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据《蒙古秘史》记载,对祭祀时所用的供品的处置,除“图勒希”(即《元史》中讲的“杂烧之”的那一部分供品)外,还有一部分由参加祭祀者分“份子”。对于分给或不分给这种供品,蒙古人都很重视,按照习惯没有参加祭祀的本家族人,也应留给一部分。分给不分给,标志着自家在本祭祖中的身份、地位。这不是因为要吃到分得的食品,更重要的是这种供品被视为福物。这种祭祀活动,在蒙古族各地自古延续,主要形式的变化不大。如今,前郭尔罗斯的蒙古族家庭,在查干萨日的除夕都有举行规模不等,却场面庄重的祭祖活动。主要活动内容是在农历年三十的傍晚时分,蒙古族家庭要在院子里合适的位置,摆放好祭品(奶食品、饭菜,称为“德吉”),燃起一堆火。先敬酒,后把祭品放进火里烧,大声诵祭词,然后,长幼依次从今年的财神驾临的方向开始面朝四处磕头、许愿。然后开始放鞭炮,请祖先们过来尝尝“德吉”,保佑他们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家兴业旺、和美幸福。自古以来,前郭尔罗斯的蒙古族包氏、宝氏、鲍氏家族,即蒙古族黄金家族“孛尔只斤”氏的祭祖活动,历史久远、礼俗隆重。在前郭县乌兰图嘎镇的南衙门附近曾有二十余座坟茔,依辈排列,占地达数亩,是历史上著名协理(俗称大老爷)包氏的祖坟地。据现场考证和包氏后人讲述,土葬在这里的包氏至少有8代人、200余年的历史,这一家族是成吉思汗仲弟哈萨尔(科尔沁、郭尔罗斯都是他的分封之地)的后裔。从成吉思汗父亲也速该开始计代,郭尔罗斯前旗的旗祖固穆是十九世孙,迄今已超35代人。数百年来,包氏家族的祭祖活动场面隆重、庄严,是郭尔罗斯蒙古族祭先祖、祭成吉思汗的有力实证。
    2006年以来,笔者在前郭县蒙古族聚居乡村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过程中,看到一些蒙古族家庭居室的重要位置,还专门悬挂圣祖毡画或摆放圣祖铜像,并供有祭品、经常叩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查干萨日”(春节)、“蒙古族婚俗”和省级保护项目“成吉思汗祭”、市县级保护项目“祭祖”、“祭火”等很多蒙古族民俗活动,在民间传承中都有祭拜祖先的礼俗内容。可见,成吉思汗祭是一脉相承、沿袭最好的郭尔罗斯蒙古族祭祖仪式。
    自古以来,郭尔罗斯蒙古族除了在查干萨日期间由家族祭祀祖先、祭祀成吉思汗之外,还始终注重参加蒙古族传统的成吉思汗祭祀活动。如成吉思汗陵达尔扈特祭祀、成吉思汗庙的科尔沁祭祀等大型公祭活动,经常性有前郭尔罗斯民间或官方的代表前往参加。在郭雨桥先生所著的《成吉思汗祭祀全书》中,记载了他在鄂尔多斯达尔扈特人家采访到的一则传说。民国十年,一位清贫的郭尔罗斯人从科尔沁一带出发,历尽艰辛,不远万里,徒步8个月赶到鄂尔多斯,正赶上“查干苏鲁克大祭”。他在成陵及周边十分虔诚进行了多日祭拜,情节生动、感人至深。由此,可见郭尔罗斯蒙古族祭成吉思汗的信仰虔诚、情感真挚、思想深邃。
    1266年10月,元朝丞相伯额、安童建议当朝“祖宗世教,尊谥庙号,增祀四时,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议定”,忽必烈皇帝追谥成吉思汗为元太祖,在大都、上都分别建造了成吉思汗的祭祀宫殿,并亲率黄金家族成员到上都,参加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在忽必烈钦定成吉思汗祭奠制度以后,各地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的习俗在民间迅速形成,并逐步成为蒙古族祭祖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金对战的初期(1195年),郭尔罗斯部落从阔连海子一带迁徙至松嫩交汇处,也带来了古老的蒙古族文化。其中,以祭祖、祭天、祭火等为内容的各种祭祀活动,因远离了蒙古高原,而常以“望祭”的形式广泛分布在宫廷和民间。大型祭祖活动是王公们组织部族民众,选择在水岸、高岗等开阔地带,由蒙古博(萨满)主持。古代,蒙古族的大型祭祀活动都是博负责主持和领祭。前郭县查干花镇昂格赉屯曾是郭尔罗斯的札萨克驻地,周边地带至今遗存着蒙古博活动的达吉毛都(神树)、“哈日道宝”敖包等遗址。近代,郭尔罗斯部落王公还曾在王爷府(今哈拉毛都镇王府屯)西山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和那达慕大会。
    历史风云多变,蒙古族祭祖、祭成吉思汗的古老仪式却“圣火长明”、“日臻丰富”。众所周知,沿袭千百年的成吉思汗祭典习俗,始终以“八白室”为核心圣地,各地蒙古族从王公贵族到牧民百姓都世代朝拜、追思圣祖。在成陵史料中,记载着各地蒙古族在不同时期敬献供品的清单。其中,达尔扈特人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举行龙年威猛大祭时,哲里木盟副盟长、郭尔罗斯前旗扎萨克图普乌勒吉图、科右中旗的图什业图王巴宝多尔吉等蒙古族王公,都献上了羊、奶、酒、香等一批供品。
    据史料记载,郭尔罗斯前、后两旗的王公们多次前往鄂尔多斯高原,参加“查干苏鲁克”大祭,拜祭圣祖。郭尔罗斯也是鄂尔多斯达尔扈特人在蒙古各地化缘的重要地点之一。他们来郭尔罗斯的行程路线是先经过乌里雅苏台到喀尔喀西盟,叩拜成吉思汗山;再经贝加尔湖到喀尔喀东盟,取斡难河圣水;南下巴尔虎、贝尔湖一带,沿嫩江到达嫩科尔沁的扎赉特、郭尔罗斯等地。从郭尔罗斯继续前行去往辽宁的土默特、蒙古贞等地,最后经喀喇沁、乌珠穆沁、苏尼特,最后回到鄂尔多斯高原的“八白室”圣地。每逢有达尔扈特人来到郭尔罗斯化缘,都有众多的“郭尔罗斯楚德”(郭尔罗斯蒙古人)相邀会见、热情迎送。
    另据记载,在鄂尔多斯守护圣祖神物“弓箭”的500户达尔扈特人都来自嫩科尔沁四部十旗。左翼郭尔罗斯部的前、后两旗在其中有百户之多,这些达尔扈特的后裔至今生活在鄂尔多斯高原,他们是成吉思汗陵寝圣地守护者中的郭尔罗斯代表,被称为“浩尔其那日”、“郭尔罗斯达尔扈特”。
    1940年5月,在科尔沁、郭尔罗斯、扎赉特等各旗蒙古族的大力支持和捐助下,成吉思汗庙在兴安南麓的王爷庙(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开工建设。1944年10月,在成吉思汗庙落成庆典上,各旗的数万群众齐聚现场,欢庆三天。来自郭尔罗斯的代表团敬献了供品,进行了祭拜。代表团成员、著名民间艺人张青宝还在活动中表演了民间套曲《折箭同义》。他根据五箭训子故事创编的这部蒙古族琴书,深受群众喜爱,至今流传蒙古族各地,已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少年来,郭尔罗斯蒙古族不仅在家族、部落之内世代传承着祭祀先祖的传统礼俗,还积极参与了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庙等各地的祭奠活动。作为蒙古族大家庭的部落一员的郭尔罗斯,民间始终沿袭着形式神奇、程序神秘、场面神圣的传统祭祖民俗,传承着内容丰富、内蕴繁复、内涵深刻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

 

    二、现代生活中的前郭尔罗斯成吉思汗祭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袭来,前郭尔罗斯各族人民快步走进了现代生活之中。县委、县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近年来,注重围绕“成吉思汗祭祀”不断开展着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文化活动。
    2004年5月9日,前郭县在风景秀丽的查干湖畔投资建设成吉思汗召,2006年6月18日竣工。工程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25平方米,包括铁蹄广场、阿阑豁阿圣母广场、苏鲁锭祭坛、苍狼白鹿广场和主体建筑等部分。成吉思汗召院落呈矩形,中央略高,建筑风格集蒙、藏、汉艺术于一体,再现了圣祖的丰功伟业,是国内第三处纪念成吉思汗的场馆。建成以来,成吉思汗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迎来了远在蒙古国的陶克陶胡后裔、在美、日等国定居的郭尔罗斯籍人士;迎来了百万游客、香客的参观和祭拜。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三日,县政府及文化部门、民族乡镇的领导及蒙古族干部、群众都在成吉思汗召一同参加“四时大祭”中最为隆重的“淖尔祭”。人们将召内外装饰一新,择吉时举行祭典,先后向圣祖成吉思汗、“三贤圣母”、哈萨尔大王、苏鲁锭敬供品、献哈达、燃香礼拜,在祭祀过程中,还要诵读《成吉思汗祭词》。祭词开篇是“主宰世间万物的长生天啊!赐予郭尔罗斯阿阑豁阿女神,养育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伟大的圣祖成吉思汗,你的神灵在世间永存!”等词句。这项活动被人们称为前郭县“公祭成吉思汗”活动。成吉思汗召提升了查干湖旅游风景区的文化内涵,满足了前郭尔罗斯及其周边市县蒙古族群众祭祀成吉思汗所需场所的愿望,成为前郭尔罗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成吉思汗祭祀这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从此,“公祭成吉思汗”的传统文化活动在前郭尔罗斯得到有力的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建设成吉思汗召的实践证明,恢复和发展这项活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唤民族情感、构建和谐社会都起到了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
    2005年8月,前郭县36名赴内蒙古考察的蒙古族干部,在成吉思汗陵参加了达尔扈特人主持的公祭活动,集体祭拜圣祖、追思英雄。
    2007年5月,笔者在东三家子乡哈日道堡屯采访一位年近七旬的包姓蒙古族老人,他详尽地讲述了其家族世代祭祀成吉思汗、哈萨尔等祖先们的祭祖家事,在表达深深的追思之意后,恳求我们为他代买一幅成吉思汗画像,他说:“一辈子都在盼着有一张老祖宗的像能挂在家里,成吉思汗就是我们蒙古族的佛爷啊”。同年6月,经文化工作者挖掘、整理,初步建立了以“成吉思汗祭祀”为核心内容的“蒙古族祭祖”项目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并列入前郭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12月,蒙古国大呼拉尔主席登贝尔勒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吴邦国邀请来我国访问。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李本公陪同下,登贝尔勒一行20人于13日赴查干湖畔考察成吉思汗召,祭拜圣祖、敬献哈达、挥毫题词,成为历史上在前郭尔罗斯公拜成吉思汗的第一位外国元首级人物。
    千百年来,郭尔罗斯的广大蒙古族群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火开始到农历二月二日,都忙碌着欢度“查干萨日”。其中,最为庄重、神圣的就是除夕的祭祖仪式。近年来,前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不断挖掘、整理“查干萨日”习俗,并于2009年、2011年分别成功申报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查干萨日”习俗的申报文本中含有大量的包氏、宝氏等蒙古族家庭的祭祖、祭成吉思汗的内容。2008年,前郭县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婚俗”项目。这个项目的申报片内容中有多位蒙古族青年举行传统蒙古族婚礼的录像,他们在婚礼仪式上要先拜火成亲,明确夫妻身份后首先祭拜圣祖成吉思汗,然后叩拜父母、答谢族人。查干萨日、蒙古族婚俗等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地印证了现代郭尔罗斯人传承祭祀成吉思汗习俗的历史与现实。
    2011年5月21日,前郭县在郭尔罗斯新城举行了隆重的成吉思汗像奠基仪式。拟建成的成吉思汗像位于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郭尔罗斯新城中的圣祖园内,是铜铸站像,通高22米,生动再现了成吉思汗的帝王形象。奠基仪式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诵经、诵词、演奏马头琴等,工程将于2011年10月竣工。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施行后不久,前郭县申报的“成吉思汗祭”被公示为吉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重要举措和成果,标志着前郭尔罗斯公祭成吉思汗的各种文化活动将得到依法保护、永续传承。
 

 

    三、关于传承前郭尔罗斯成吉思汗祭的思考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中的经济强县,前郭尔罗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进程中,将挖掘、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纳入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注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吉思汗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之际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其传承活动有了法律保障、保护工作纳入政府主导。今后,前郭尔罗斯干部群众在查干湖成吉思汗召、新城区成吉思汗园,如何更好地举行成吉思汗公祭活动?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关键所在。
    1、彰显成吉思汗祭的民族性
   世界各地的蒙古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祭拜成吉思汗的内容和形式都略有不同,但本质体现和内涵彰显都极富民族性。由于固有了信奉长生天的民族观念、沿袭了古老的祭祀文化,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祭成吉思汗同祭敖包、祭神树、祭火等活动一样,首先富有民族性。千百年来,郭尔罗斯人在祭祀活动中,都要供奉“德吉”,“德吉”主要是指选择优良的公羊,采用掏心法宰杀制作的全羊;要燃火、烧香,点燃盆中圣火或佛灯、香,佛灯通常是九盏、香为三支一组;敬献哈达、洒祭奶酒(也称圣酒);咏诵祭词的同时,主祭人、长者、官员、族人依次叩拜行礼;最后,主祭、陪祭和现场人员一同分“份子”,分享各种祭品。重点是把全羊要分成若干“份子”进行分食祭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散福”活动。祭祀活动之后,人们往往要举行“乃日”,也就是传统的文体活动。演变至今已经通称为“那达慕”。
    蒙古族的各种祭祀活动都有很多繁复、严格的礼俗程序和很多神秘、神奇的内容,人们不仅要遵守很多例规、禁忌,更要相互礼让、积极做事、虔诚祭拜,场面庄重、热烈、感人至深。
    古老的祭祀文化在前郭尔罗斯传承至今,始终包含着众多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传统内容。成吉思汗祭的供全羊、献哈达、祭香火、敬圣酒、诵祭词、叩拜礼以及分享“份子”、表演歌舞等一系列内容和形式,都是郭尔罗斯人原汁原味世代传承的古老祭俗,这也充分彰显了蒙古族文化遗存的民族特色。
    2、突出成吉思汗祭的地域性
    郭尔罗斯部落从阔连海一带沿嫩江而迁,定居松嫩两江交汇的地域。“沿江迁徙”的历史、“依水繁衍”的现实,印证了蒙古语音译“郭勒·乌鲁斯”即“江河之国”的词句,合成演化为“郭尔罗斯”的说法。
    人类生活的地域之别必然带来习俗差异。前郭尔罗斯各族人民在松嫩两江交汇的富饶之地繁衍生息,蒙、汉、满、朝、回、锡伯等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游牧、农耕、渔猎三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工业文化(石油文化)、城市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融合至今被称为“郭尔罗斯文化”,其类别属于地域文化。“成吉思汗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前郭尔罗斯得到较好的传承、弘扬,是各级领导、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前郭尔罗斯成吉思汗祭的基本内容、文化内涵、主要特征、重要价值及其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特有的意义,与其他蒙古族地区祭祀成吉思汗活动相比,既有“同曲同工之奇”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地域性的差异。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郭尔罗斯、杜尔伯特、阜新、科尔沁、喀喇沁、巴尔虎等几个旗县(东蒙地区),蒙古族家庭祭祀活动的时间、程序、形式等方面,自古至今都略有差别。前郭尔罗斯蒙古族民间就独有一些现象。例如,查干花镇一户王姓蒙古族家庭,世代都在腊月二十九晚上祭祖,此俗是受先辈在次日(除夕)参战事件的影响而沿袭下来;前郭县西部还有胡氏、高氏等一些家族,在农历九月初九将祭天、祭祖一并举行;东蒙地区很多蒙古族家庭在除夕要烧“吐列席”祭祀先祖,郭尔罗斯蒙古族在烧“吐列席”的时候,要向圣火中抛洒布条、白米、圣酒等供品;还要一些蒙古族家庭只有在举行祭祀活动的时候,才将圣祖像或先祖像取出来悬挂,平日都由老人珍藏;少数家庭的祭祀对象只是蒙古族博使用的“翁古达”(小铜人),且保存神秘;受佛教影响较深的家庭,在祭祀圣祖或家族先辈时还诵经祈祷。这些祭祖活动,都有力地证明了本地区蒙古族祭祖特有的地域性。前郭尔罗斯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部边缘,蒙古族文化融合了汉、满、朝鲜、锡伯等民族的多种传统文化,才逐步形成了特殊的祭祀习俗、地域文化。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的祭祀文化,受农耕文化影响而具有半农半牧的地域特点;受其他民族习俗的影响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方特色;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而出现了单一简化的濒危特征。很多蒙汉各族群众都敬仰成吉思汗、钟爱传统文化,但民间能够熟练掌握祭祀常识、坚持参与各项活动的人却日益减少,特别是主持祭祀、诵读祭词的人员中存在着后继乏人的严重问题。因此,培养成吉思汗祭祀活动所需人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文化遗产传承难题。只有解决人才问题,才能够使成吉思汗祭的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地域特征更加显著。
    在传承成吉思汗祭这项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挖掘郭尔罗斯“黄金家族”祭祖习俗,整理蒙古族民间祭祀成吉思汗的礼俗风格,借鉴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乌兰浩特市成吉思汗庙等地传统礼俗和活动经验,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祭祀内容、创新祭祀形式,严格制定和认真执行彰显民族特色、体现地域特点的整套“郭尔罗斯成吉思汗祭礼”,使其逐步演化为前郭尔罗斯民俗文化活动中规模最大、香客最多、祭品最盛、礼俗最重、活动最尊的盛大祭奠。
    3、体现成吉思汗祭的时代性
    传承成吉思汗祭是贯彻落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具体措施,能够进一步满足蒙古族传习优秀民俗的文化需求,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保持郭尔罗斯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成吉思汗祭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能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传承成吉思汗祭是增强各族群众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能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这些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成吉思汗祭的时代性。因此,深入挖掘、不断创新、全面保护、合理利用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重要的历史作用、文化价值、民族精神、现实优势,是摆在我们前郭尔罗斯各级政府、各族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传承成吉思汗祭俗的同时,也能够传习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民间文学类的郭尔罗斯部落传说、祝赞词、阿阑豁阿的故事、英雄史诗、郭尔罗斯博的传说等;传统音乐类的马头琴、四胡、郭尔罗斯民歌、民间套曲、郭尔罗斯札萨克音乐等;传统舞蹈类的郭尔罗斯博舞、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查玛舞等;曲艺类的乌力格尔、好来宝;民俗类的祭天、祭火、祭敖包、祭神树、查干萨日、交往礼俗等;传统技艺类的郭尔罗斯烤全羊、奶食品制作技艺、前郭尔罗斯酿酒技艺等。这些项目传承至今不仅保留了传统特征,还具有了时代特点,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是人们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说,成吉思汗祭是一部记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百科全书,也是现代人弘扬民族文化的综合舞台。因此,要结合现代生活与前郭尔罗斯的实际,大力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其与时俱进,成为我们精神家园的瑰宝。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