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祭郭尔罗斯敖包

祭郭尔罗斯敖包

关键词:郭尔罗斯;松原;敖包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松原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unxiaowe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96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人如海、花如潮,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笼罩着浓重的节日气氛。2002年7月22日上午,“2002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祭敖包活动在前郭县查干花镇哈尔金草原“郭尔罗斯敖包”前隆重举行。
    这是前郭自治县建立以来规模宏大的一次盛会,近6万名各族群众共同参加这一活动,场面宏大、庄重、喜庆、热烈。
    早晨七八点钟,居于方圆百里的蒙古族及其他各族群众便身穿鲜艳的节日服装,骑着骏马,坐着各种车辆从四面八方向“郭尔罗斯敖包”涌来。年迈的长者、学步的婴儿来了,思念的亲友相遇了,年轻的恋人见面了,节日快乐喜悦的气氛在草原上弥漫。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各族群众也抓住这一难得的商机,瓜果梨桃、日用百货摆到了会场的各个角落,富裕起来的人民讲买讲卖,场面火爆、热烈。
    敖包,也记作“鄂博”,意为“堆子”。祭敖包是蒙古族以敖包为崇拜物的公众祭祀活动。
    史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成吉思汗早期被篾儿乞惕人追捕时,隐匿于孛儿罕山中,三百篾儿乞惕人绕山三圈未能捕获而离去。成吉思汗幸而脱险,面对孛儿罕山说:“孛儿罕山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年祭之,每月祷之,让我的子子孙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世祖忽必烈曾制典:皇帝及蒙古诸王,每年必须祭名山大川。蒙古人走出山林,游牧于辽阔的草原无山可祭,便“垒石成山”谓之敖包“视之为神”。另据《清会典》载:“蒙古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人们把敖包称为草原上的指南针。后来,凡是携家带眷到一个新地方居住,而那个地方还没有敖包的话,那么他们所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请孛额或喇嘛为自己指定修敖包的地方,在那里堆一堆石头,形圆而顶尖,冢形,其中埋入一个小匣子,匣子里装有用藏文书写的经书、护符、马鬃或五谷等。同时在石头中间立起一根带有日月图案或苏勒德(带有三个叉子的矛)的立柱,上面挂上许多丝绸小旗,小旗上写有经文。
    郭尔罗斯敖包修建于2002年初,也有人称做白音敖包。它是本县2002年所修建的十二个敖包中最大的,而且此次祭敖包活动也是前郭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所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祭敖包前,蒙民们先将敖包整修一新,给敖包顶上插满新鲜的树枝,给苏勒德之间换上鲜艳的五色彩旗,营造出一种既庄重严肃又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主持祭祀的喇嘛们身披袈裟,手持法器进入场地,在敖包的正南面摆上几张木质供桌,点燃四支蜡烛,在供桌与敖包之间燃起篝火,将藏香、奶酒、酥油、奶干等供品放到火中一起焚烧。这期间,主祭喇嘛将事先准备好的供品摆在供桌上,有各种水果、奶酒、奶茶、奶干、制熟的全羊。待藏香等燃烧一段时间后,主持人宣布祭敖包活动正式开始,主祭大喇嘛北京雍和宫翁斯达满全端坐正位,两位小喇嘛列坐于两旁,鸣法器,面对敖包诵经。经文内容是感谢大地山川为草原带来的丰收和吉祥,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降福于民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诵经的同时,由一名喇嘛向敖包敬酒、敬酥油茶,参加祭祀的蒙民们也自发地随着喇嘛们诵经,所诵经文都是自己的某种乞求或祝愿。待诵经结束,喇嘛们站起身来,由主祭喇嘛在前,蒙民们结队跟在后面按顺时针方向绕敖包三周,边行边诵经,并把奶酒、奶茶等供品洒到敖包上。绕行三周后,由喇嘛和蒙民们将手中的哈达献到敖包顶部的苏勒德上。主祭喇嘛回到供桌旁,收起经文、法器,人们涌过来分食供品,祭敖包活动便宣告结束。
    祭祀后,紧接着进行的是文艺表演和体育活动。文艺表演在郭尔罗斯敖包前举行,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蒙民们表演了琴书《郭尔罗斯敖包》,好来宝《做人的美德》,马头琴齐奏《嘎达梅林》及一些民族特色浓郁、曲调悠扬的蒙古族民歌,引来人们阵阵热烈的掌声。由前郭县草原文化馆演出的蒙古族传统婚礼表演,更是看得人    们如醉如痴,情绪激昂。形式丰富,内容积极健康的文艺作品,歌颂了草原的繁荣昌盛,歌颂了人们生活的幸福吉祥。
    体育活动以“男儿三艺”(摔跤、赛马、投布鲁)为主,健儿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赛出了蒙古人的英武豪放。
    赛马场上,骑手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跨上马背,随着发令员一声枪响,一匹匹骏马如离弦之箭,在大草原上飞速疾驶。骑手们似燕子般腾空飞翔,其矫健的风姿令人不停赞美。勇敢的骑手们紧紧地帖在飞驰的马背上,当经过欢呼的人群时,有的挥臂加鞭,有的做出许多优美的动作,其惊人的骑技博得观众们阵阵喝彩。随着浑厚、雄壮的摔跤歌:不赫——贴力呗,不赫——贴力呗!摔跤手们在人们阵阵欢呼声中出场比赛。摔跤手,蒙古语叫“不赫沁”,摔跤服叫“卓铎格”,上衣是革制绣花厚坎肩,下衣是肥大的摔跤裤,外罩套裤。穿上摔跤服,无论角力如何激烈,都不会伤人或扯碎衣服。蒙古族摔跤不分年龄,不分体重,不分身高,只要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头布盔”(冠军),被人们称作巴特尔(英雄),极受人们的尊敬。
    在投布鲁场地,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人们对赛手们命中目标的热情赞扬。布鲁,蒙古语原为投掷的意思,后来成为一种狩猎工具的专用名词,俗称“涛拉棒”,形似一把短柄镰刀。使用时,手持“刀把”,投掷出去,旋转前进,是平坦草原上命中率极高的“武器”。投布鲁分为投远和投准两种。投远布鲁称“海木勒布鲁”,投准布鲁称“图拉嘎布鲁”,投布鲁已被列为那达慕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文体活动结束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文艺表演冠军是吉木斯,赛马冠军是于长林,摔跤头布盔是崔立军,投布鲁冠军王树国。
    祭祀和文体活动后,僧众们纷纷走出场地,来到事先准备好的大锅肉粥旁,品尝肉粥。这里一共九口大锅,所做肉粥均为羊肉大米粥,其味道鲜美,肥而不腻,深得僧众们的喜爱和好评。
    此次祭敖包活动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活动场面壮观、宏大、庄重、热烈,充分表达了各族人民对蒙古族传统文化活动的喜爱之情,表现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表现了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定团结、健康富裕的生活面貌。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