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鳇鱼差小米

鳇鱼差小米

关键词:松原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松原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unxiaowe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4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远在公元1699年,也就是清朝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朝廷把在京城的锡伯族人员编入八旗,随军开赴新疆。然而在这之前,已经有一部分从伯都讷(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部分、扶余县和榆树市全部地域的古称)来京的锡伯族人,被以包衣(即奴仆)的身份安排在京城的各王公府内,这部分人没有编入八旗,因而没有随族众去新疆征战戍边。后来,朝廷在松花江与嫩江、拉林河汇流的伯都讷地方设立鳇鱼贡,考虑到锡伯族人擅长渔猎,就把分散在各个王公贵族家中的部分中青年锡伯族包衣们集中起来,令他们携家带眷返回到伯都讷,在松花江转弯处水面宽阔既有主流,又有浅滩,鳇鱼经常出没的地方,充当世袭的捕捉鳇鱼贡的鳇鱼差,称为”支应鳇鱼贡差”。
    这些人不受地方州道府县的节制,直接归朝廷内务府管辖,所在地方的各级衙门及其朝廷命官们,只有协助他们办好鳇鱼差的义务,没有管束他们的权利,虽然鳇鱼差的身份是“包衣”,却是有着特殊身份的世袭罔替的“钦差”。
    充任鳇鱼差的锡伯族人从京城回到松花江环抱的伯都讷地方,在水域宽阔的松花江拐弯并与嫩江、拉林河交汇处安营扎寨,重操他们族人擅长渔猎的旧业,悉心为皇室巡江捕猎鳇鱼。常言说:民以食为天。这鳇鱼差的差事是当差服役,从事的是水上劳作,需要吃饱吃好才能完成操舟驾船在广阔的江面上巡捕鳇鱼的差事,他们的家人需要他们供养。为了确保鳇鱼差能够安居乐业,内务府通过伯都讷副都统衙门,给这些鳇鱼差们按驿站站官、家人按站丁的等级划拨土地,称为“公仓官地”中的官地,招募壮丁(佃户)为他们生产粮食和蔬菜。鳇鱼差在松花江岸边设立许多处网房子和晒网场,地方衙门就在距鳇鱼差的网房子和晒网场较近的地域,选择土质肥沃的地块供佃户开垦,为鳇鱼差生产粮食和其他农畜产品,确保鳇鱼差及其家眷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去寻找和捕捉鳇鱼,捕捉到鳇鱼后还要精心圈养,以备每年冬至前向朝廷内务府上交一条合格的鳇鱼,以了贡差之任务。 
    伯都讷的自然环境,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有谷子、大豆和高梁和多种杂粮杂豆。伯都讷的黑土地种植的谷子,可以说一棵谷子都是宝,它的果实是谷穗,谷穗经过脱粒所得的粮食就是谷粒,谷粒经过石头碾子碾压去皮就是供人们食用的小米,谷粒的皮叫做谷糠,没有成熟的谷粒叫谷秕子,谷糠、谷秕子都是饲喂家畜、家禽的上好饲料。就连谷秸秆也是饲喂马牛羊的上好饲草,俗称“干草”。用铡刀把草铡得短短的,拌上用榨黄豆(俗称大豆)油剩下的豆饼浸泡的水,再添加一些高梁粒喂马,就可以把马饲喂得膘肥体壮。因此,谷子成为伯都讷当时的主要作物主一,谷子在降雨集中的三伏天里,正是长秸秆孕穗的生长期,种植它不仅能满足鳇鱼差、驿丁和佃户食粮的需要,还能解决人吃马嚼和饲喂家畜、家禽等问题,它与小麦、黄豆、高粱和其他杂粮杂豆都是伯都讷地方普遍种植的农作物,号称是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佃户收获后的谷子,经过打场脱粒,取得原粮(俗称毛粮)的谷子,首先要把这些原粮谷子按租地种时约定的数量给鳇鱼差缴纳地租。佃户再按鳇鱼差的要求,把原粮谷子用碾子碾压去皮,经过扇车扇风使碾压过程中混在一起的谷皮(谷糠)与米核分离净化等工序,分离出金灿灿、黄澄澄的小米,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粮食了,并且有了它的新名称——鳇鱼差小米①。
    每年农历的立冬时节,伯都讷地方和东北各地一样,已经是漫山积雪、滴水成冰的时节了,务户里达(鳇鱼差的总管)早就联络了进京纳贡途经的地方州道府县各级衙门,而各地衙门的官员则依据往年的惯例,给予途经自己管辖地段往京城运送鳇鱼贡的鳇鱼差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和运送鳇鱼所需要的帮助。由于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往京城运送贡品鳇鱼的运输工具,不是大车,而是便捷轻巧的大杆爬犁(带有车辕车厢的大型雪橇,用几匹马拉动)。在出发地的伯都讷副都统衙门,虽然平时没有管辖鳇鱼差的权限,但是每逢这时都要为其举行庄严隆重的鳇鱼贡启运进京纳贡仪式,作为鳇鱼贡原产地军政衙门的要员,借此表达对皇上、对朝廷忠贞不渝的臣下敬仰之情。而沿途的各地衙门则要派出护送皇贡的官兵和驿丁,高擎大清龙旗,骑着打扮得五彩缤纷的战马,马铃叮当、威风凛凛地在前面鸣锣开路,鳇鱼贡的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紧随其后。插着龙凤彩旗和“贡”牌的爬犁上装载着新鲜硕大的鳇鱼,跟在后面爬犁上载着进京纳贡的鳇鱼差,还有一些爬犁装载着木制水桶和米袋子。水桶盛装着用来淋洒鳇鱼的松花江江水,使鳇鱼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其不变质变形,使得鳇鱼运到北京城时还是新鲜如初。再就是遇到无雪无冰的路段,洒水浇路,保证运送鳇鱼的爬犁中途不耽搁误事,在农历冬至节气前把纳贡的鳇鱼运到京城。米袋子中的米就是伯都讷官田的佃户为鳇鱼差们生产的食粮——鳇鱼差小米。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伯都讷的黑土地非常适宜种植谷子,谷子碾压去皮后就是黄灿灿的小米,与北方其它地方出产的小米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它的外表如同鱼籽一样均匀可爱,用它煮饭临熟前有一种诱人的米香味,虽然不能使你垂涎欲滴,足可以令你的食欲顿生,欲罢不能,当你食入口中的时候,口感绵润,越嚼越香,在不忍下咽时不知不觉地进入胃腹。此米做出的小米饭滑而不柴,香醇味正,易消化还不伤胃,令人百吃不厌,是小米中的上品。伯都讷鳇鱼差食用小米,有多种多样的做法。他们起早贪黑在江面上作业,太阳晒雨水淋,尤其是江风吹拂,已经令他们很困乏了,再加上高强度的劳作,他们必然要食用热量很高的动物肉来满足身体和工作的需要,例如早餐,夏天时他们就喝一些小米加绿豆熬煮的粥,以利于解暑,秋冬时会往米中加一些牛肉或者是猪肉片熬粥以抵御严寒,春天时往粥中加红小豆和鸡鸭肉片或者是鱼肉片增加营养。中午饭和晚饭主食一般是小米干饭,佐餐的菜则是“江水炖江鱼”。具体做法是,把小米淘洗干净,放入凉水锅中,烧开水把小米煮沸,待到小米熟得开花、米香四溢成为饭的时候,用去皮的柳树枝条编织成的笊篱把饭从米汤中捞出来,放入瓦盆里,把锅中的米汤盛出来,把要炖的鱼刮去鳞片,摘除腮腺和鱼肚子中的肠子、苦胆,即收拾干净后放入锅中,放入黄豆制作的农家大酱和干辣椒撕成的辣椒块,再加入大量煮饭的米汤,在鱼锅上放置一个柳树枝杈作的U型的“锅撑”,把盛米饭的瓦盆放在锅撑上面,使鱼锅的汤面与饭盆分离开,然后盖严木板制作的锅盖,大火煮炖,烧得锅呼呼作响,热气腾腾,直到锅开得能闻到鱼香味为止。稍候待到锅内不沸腾了,趁热打开锅开饭,香气四溢,主食就是小米干饭,副食就是炖江鱼,虽然只有一菜一饭,可它是一顿非常可口的大餐,能使人吃得心满意足,吃饱后再喝上一碗温热不凉的米汤,这叫原汤化原食,一定不会觉得吃多了撑得慌,下午出工劳作时也不会感觉到口渴。如果吃的是晚饭,饭后稍事休息,睡在伯都讷地方特有的关东大火炕上,一定能睡得踏实、非常解乏而分外香甜。 进京纳贡的鳇鱼差一路上的吃住是由沿途道州府县衙门负责的,他们所带的小米是孝敬内务府各层管事和大小务户里达原来所在王爷府的王爷和福晋的。据说,有鳇鱼差到伯都讷后初次回京纳贡,曾把伯都讷出产的小米带给他们的老主人——王爷们吃,王爷福晋都说这鳇鱼差小米好吃。告辞时老主子不但给了赏,还夸这“支应”有福气、有良心:为皇上办差到了老祖宗开疆发凡的那块风水宝地,在鱼米之乡为皇上办差效力,虽然远在几千里以外的伯都讷,可心里依然惦记着老主子。并一再嘱咐:“来年进京纳贡时,一定要再回家来看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此一来二去,这鳇鱼差小米,虽然在伯都讷是鳇鱼差和千家万户普普通通的食物,可它在京城里却是王爷府和达官显贵们款待宾朋、彰显身份地位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年复一年,只有与鳇鱼差有着深厚渊源的王公府上,才能一年仅仅有一次,在过年前得到鳇鱼差孝敬的数量有限的伯都讷黑土地出产的鳇鱼差小米,因此,这鳇鱼差小米在京城里与贡米齐名而颇有了名气。

 

    注① 伯都讷地方出产各种谷(黍)类,如糜子、黄粘谷、谷子,它们在食用前都需要碾米。谷子碾压去皮后的米叫小米,就是本文所说的鳇鱼差小米,它质地金黄,酷似鱼籽,人们俗称黄小米,曾是伯都讷(今榆树县、扶余县和松原市宁江区)及其周边地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更是生活在这里的城乡居民的主食,主要吃法是煮熟捞成米饭(俗称“小米干饭”)或者煮成小米粥(历来是产妇、伤病员和身体虚弱者的补益之品),或者兑入其他各种米中制作面食。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